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速递> 详细内容

新闻速递

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托起明天的太阳:红色文化育人课程创新》项目展示研讨在周恩来红军小学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03 15:46:14 浏览次数: 【字体:

为实现课堂教学与红色教育的无痕对接,将学校红色文化育人创新成果进行全面推广,32日,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托起明天的太阳:红色文化育人课程创新》项目展示研讨在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举行。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陆岳新,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晓东,淮安区委副书记、区长颜复,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局长、周恩来纪念馆馆长刘震生,淮安区人大主任胡启新,淮安区政协主席关晓卫,淮安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彭凯,淮安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士东,恩来干部学院副院长黄桂林,淮安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蒋留成,淮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彦,淮安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体局局长、党委书记蒋雪峰,共青团淮安区委书记郑珊等出席了活动。淮安区教体局相关领导,红色文化育人联盟校成员、教育部管晓蓉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淮安市管晓蓉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淮安区第二联盟成员校校长和周恩来红军小学师生代表等参加了活动。

在恩来品格习养课程展示中,诗朗诵《红军娃·颂总理》歌颂了周总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和感天动地的崇高风范,展示了新时代少年儿童远大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学校深挖周恩来崇高品格的时代内涵,凝练少年儿童需要具备的优秀品质,让“像周爷爷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成为孩子们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在红心涵育环境课程展示中,情景故事《一品梅香》里的周恩来练大字的故事激发了孩子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愿望,他们纷纷表示要在家里做好孩子、在学校做好队员、在社会做好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学校整体设计校园环境,植入红色基因,精心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场域,让红色环境“说话”,启智润心,培根铸魂。

微队课《前进!前进!进!》展示的是寻访力行研学课程,红军娃们回顾了周恩来总理的光辉业绩和不朽功勋,表达思念,更决心要学党史,做优秀红军娃。课程以红色基因传承为内核,以品质锻造、公德培养和能力提升为目的,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红色实境课堂中追寻先辈足迹,厚植爱国情怀。

在情境嵌入学科课程展示中,课本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里 13岁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振聋发聩。情景诗朗诵《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让观众仿佛又看到了周总理在西花厅办公室辛勤工作的身影。学校依据学科特点及课程内容创设合理情境,适时嵌入红色文化育人元素,生成红色文化与学科融合新样态,拓宽育人路径,提升育人实效。

歌伴舞《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展示的是培根铸魂德法课程,表演中,孩子们跨越时空,与总理相会,诉说着一腔热血情怀,表达了自己立志求索、砥砺前行的远大志向。学校融红色文化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让理论宣讲与儿童心理发展契合,不仅教学生“知”,还导学生“行”,形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实现学生品德提升。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晓东作《价值培育:红色文化育人的核心要义》专题讲座。他从为什么把价值培育当成红色文化育人的核心要义、什么是红色文化育人的价值、如何培育新时代少年儿童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他说,实现各类课程育人方式的变革才是红色文化育人的实践之道。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孩子,并内化为孩子的行为与意识自觉。报告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引人深思,为红色文化育人联盟工作的开展擘画了蓝图、提供了路径。

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把“托起明天的太阳”作为红色文化育人的课程哲学和价值追求,着力弘扬红军精神、传承恩来风范,搭建并实施红色文化育人课程体系,用周恩来崇高品格建构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儿童的红色文化育人课堂,坚持以红养正,以红立德,以红树人,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