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速递> 详细内容

新闻速递

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管晓蓉校长工作室授牌仪式暨全国物型课程专题研讨活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12-11 14:20:37 浏览次数: 【字体:

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

管晓蓉校长工作室授牌仪式暨全国物型课程专题研讨活动

在江苏淮安举行

 12月10日,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管晓蓉校长工作室授牌仪式暨全国物型课程专题研讨活动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红军小学举行。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办公室副主任于维涛,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项目负责人、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院长胡淑云,江苏省教育厅师资处处长马斌,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季春梅,淮安市教育工委副书记高荣,淮安区副区长谈效艳等出席了活动。领航班学员,工作室成员校校长,新疆教育代表团,物型课程项目执行校校长、管晓蓉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及淮安地区校长代表等5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授牌仪式上,谈效艳致欢迎词。她介绍了淮安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教育强区战略,重视校长队伍建设和培养优秀学校领军人物等方面的情况,表示要加强对管晓蓉名校长工作室的支持力度,利用这一平台,为教师成长、学校建设和区教育发展,为学在淮安区品牌建设作贡献。高荣介绍了淮安市近几年基础教育长足发展和在教师、校长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他说管晓蓉校长工作室成立是淮安名校长队伍建设的一个新标杆,希望管晓蓉校长工作室肩负时代使命,担负起国家的责任和社会的担当,全面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内的校长专业成长,为促进淮安教育的均衡、充分、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季春梅介绍了江苏省师资和校长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希望工作室成为行动与互动的共同体,探索与研究的共同体,精神和价值的共同体,在国家、省、市教育层面发挥纽带作用。胡淑云对管晓蓉校长工作室的成立表示祝贺。她介绍了北京教育学院基地对名校长学员的培养方式和目标。于维涛强调名校长工作室应做到“四个名”,即名在信仰坚守,名在思想引导,名在实践创新,名在使命担当。他提出了名校长工作室“四个结合”,“五个形成”等要求。

国培办副主任于维涛、领航班项目负责人胡淑云等为管晓蓉校长工作室授牌。工作室主持人管晓蓉表示,一定不负国家培养,不负导师期望,制定好规划,研究真问题,提炼真思想,实践真创新,领航真示范,引领区域内校长专业的成长,让学校的发展找到根基,让教育生活更有品位,让师生成长更加幸福,让校园成为美好事物的圆心,带领师生共同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周恩来红军小学校长管晓蓉汇报学校物型课程的建设成果,该校结合自身独特内涵,整合地方资源,精心建设校园景观,挖掘格物文化内涵,构建了三色课程体系,形成学科教学生态,拓宽了学校发展的新视野,拓展了学生成长的新空间。活动间隙,嘉宾们一同欣赏了孩子们带来的课程展演《崛起》《三字经·颂总理》。

国培办副主任于维涛作了《新时代校长五个关键品质与成长路径》的专题报告。他从信仰坚定、思想引领、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五个方面,新时代校长的关键品质进行了诠释,并强调重要时间、书籍、事件、机遇对校长发展的影响,校长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后,物型课程项目执行学校代表与专家们围绕“物型课程在核心价值观培养中的隐性教育价值”展开对话研讨。南京市金陵小学校长林慧敏主张走进儿童世界,办儿童世界的教育;阜宁师范附小校长周文斌认为物型课程的实践要与求真、求善理念相结合;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朱焱认为一切的课程应是自主的、开放的,强调舒展的姿态是教育最好的样子;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校长顾康清提出要深入挖掘校园历史,努力做到一步一景一课程;昆山市教育局储昌楼认为物型课程要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孙其华总结并强调要充分发掘校园物态的文化育人价值,以校本化的方式探索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时代路径,促进学校物型课程建设的突破与超越。

与会嘉宾还现场观摩了周恩来红军小学物型课程展示。恩来园内,“周爷爷故事大家讲”课程,恩来风范润物无形;长征园里,“飞夺泸定桥体验”课程惊险刺激,先辈精神荡涤心灵;科学园中,与恩来星亲密接触,科技创新引领梦想;国防园体育课与实战演练相结合,国防进步点燃爱国热情……课程展示体现的是德育与智育和谐共生,人文与科学兼容并包,历史与未来巧妙融合,新颖别致的课程设计让参观者赞不绝口,独具匠心的课程展示不时赢得观摩嘉宾的阵阵掌声。

观摩结束后,沙培宁导师作了题为《“好领导”成就“好老师”》的专题报告,她从 “为师”与“为人”高度契合、永远寻找专业发展的制高点、不断提升研究性实践的水平三个方面阐明好老师该有的模样,从敬畏真与善的力量、努力形成“共性鲜明 个性活跃”的教师管理样态、对“教师该有的模样”有清晰的认识和表达等方面剖析好领导该有的模样。

马斌处长作了《物型课程:以象激学的教育创新》专题报告,他从概念内涵、内容路径、育人转型、理论根源、未来愿景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物型课程是什么、建哪些、有何用、靠的啥、会咋样,为物型课程建设的研究和推广指明了方向。

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管晓蓉工作室的成立和活动开展,将对校长队伍建设、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作为名校长工作室首次活动“全国中小学物型课程专题研讨”对推进物型课程建设和成果应用发挥了有益的引领作用,对物型课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