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故事以及部分红军将领介绍
“红色长廊”系列
——红军长征的故事以及部分红军将领介绍
开篇:红军长征路线图
从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到1936年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会师结束,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
红军长征时经历的省份有: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长驱两万五千里。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途中还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下面,就由我们的小讲解员为大家讲述其中的几个。
红军长征时经历的省份有: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长驱两万五千里。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途中还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下面,就由我们的小讲解员为大家讲述其中的几个。
1934年10月,为摆脱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困境,在政治上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在军事上威胁敌人后方,中共中央和红军总司令部从瑞金出发,率领主力红军第一、三、五、八、九等军团和后方机关共八万六千余人,进行战略转移,从而拉开震惊中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序幕。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人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湘江战役后红军突破了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娄山的最高峰上,是防守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的要冲。红军长征时,曾于1935年1月占领娄山关,召开了革命革命上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后,娄山关被敌军占领,红军又折回遵义,经半天激战打败了敌人,再次占领娄山关,乘胜重占遵义。
赤水河为中国长江上游支流,古称安乐水,在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在毛泽东主席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1935年2月至5月期间四次渡过赤水河迷惑敌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巧妙地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合围圈,红军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1935年3月红军战士突袭敌人控制的渡口,在人民群众帮助下找到7条小船,红军主力在7天7夜时间里就靠这7条小船从容地渡过了天险金沙江。
1935年5月21日红军行军至大凉山彝族地区,由于敌人散布谣言,使彝族人民对红军产生了很深的敌意,为取得彝族兄弟的信任,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按照彝族的传统风俗“歃血为盟”,宣扬了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彝族兄弟的拥护,顺利通过了彝族地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1935年5月25日,红军1团1营2连的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着小船战胜了激流骇浪和对岸敌军的阻击,强行渡过了大渡河,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战斗风貌。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西部大渡河上,是一条悬索桥,由于敌人的有意破坏,悬索桥上的木板全部被抽掉,变成了仅仅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铁索桥”。1935年5月29日,红军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最终占领泸定桥,充分展示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长征途中,有着巍峨的雪山和荒无人烟的大草原,红军战士在缺乏补给(jǐ),身体虚弱的情况下,充分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嚼草根、吃树皮,互帮互助、历经艰险地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打鼓山、长板山、仓德山五座雪山和有着“死亡之境”之称的毛儿盖大草原,创造了中国历史的一个奇迹。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号召: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1935年10月,红军第1、3军团胜利结束长征。敌人极为不安,调来大量兵力企图消灭红军于葫芦河、洛阳之间地区。红军以少量兵力节节抵抗,逐渐将敌军引入直罗镇,进入了红军埋伏的包围圈之内。红军战士集结优势兵力于拂晓时分突然发起进攻,粉碎了敌人对陕(shǎn)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1936年10月红军第1、2、4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结束了长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大家好,我是小小讲解员(),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一张珍贵的照片,请看,照片上有中央政治局委员,临时中共负责人博古,中央政治委员张闻天,中共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动作:指向毛泽东)、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动作:指向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等。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长征时期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遵义会议纠正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后,毛泽东作为“三人团”成员之一,指挥红军作战。这个新“三人团”,是红军长征的战争环境下中共最重要的领导机构。
周恩来,生于江苏淮安。长征时期担任红军总政委,遵义会议中周恩来举荐由毛泽东来领导红军的今后行动,在组织上起了重新考虑军事主帅的决策性作用。在“遵义会议纠正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后,周恩来作为“三人团”(又称“三人军事小组”)的团长,全权指挥作战。
王稼祥,安徽泾县厚岸村人。长征时期的中共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在遵义会议纠正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后,王稼祥作为“三人团”成员之一,指挥红军作战。这个新“三人团”,是红军长征的战争环境下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