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美雅校园>校园文化> 详细内容

校园文化

周恩来红军小学一训三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11-19 08:22:24 浏览次数: 【字体:

周恩来红军小学一训三风

 

校训

前进,前进,进!

 

校风

精诚 求是 明礼至善

 

教风

精业 求实 厚德树人

 

学风

精学 求真 切问近思

 

 

 

 

 

 

 

 

校训内涵:

“前进,前进,进!”

“前进”一词原意有两层意思,一是向前行进。《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唐赵元一《奉天录》:“时田悦壁垒严肃, 马公不果前进。”宋张齐贤《洛阳绅旧闻记·向中令徙义》:“ 向许之,却回至关。 郭勋讶之,谓是不敢前进。”中“前进”都有向前行走之意。第二层意思是向前发展;进步之意。明李贽《复杨定见》中有“在今日只宜自信自珍,益坚益厉,务求到家而后已,必得前进而后快,斯为男儿志气耳。”的语句中“前进”实为有快速发展进步之意。

我校校训取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前者“前进”是对红军、周恩来精神的总结,是历史的再现,她展现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人民和军队追求真理、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精神。

第二个“前进”是全体红小师生对红军、恩来精神的继承和现实的追求。“周恩来红军小学”的起步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全体师生继承前辈的精神,迎难而上,打造一流的优质小学。希望恩来红小的孩子,在思想传承、行动上实践红军、恩来精神,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进”旨在让红小师生奏响时代的最强音,激励全体红小师生树立远大理想,不懈追求真理,为实现目标不断奋进,达到至臻完美的理想境界。

 

校风内涵:

精诚 求是 明礼至善

“精诚”原意指“真诚”和“精神”。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宋秦观在《代贺中书仆射范相公启》写到“投闲散而闻望愈隆,涉忧患而精诚益壮。”。

我校校风取“精诚”希望红小师生能真诚待人,团结协作,充分发扬红军、恩来精神,精益求精,事达一流。

“求是”:“求”追求、探究;“是”,真也。(《说文》)引申为真谛、规律、本质。

我校校风中“求是”意在培养全体师生实事求是的学习、做人态度和科学精神,不懈地探索创新,追求真理。

“明礼至善”:“礼“,《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我校的校风取“明礼”,意在让师生做人做事懂礼仪礼貌,做到遵守规范,为人恭敬、谦让、彬彬有礼“善”,取完美之意。《国语·晋语》曰:“善,德之建也。《论语》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至善”,是要师生做人做事要不断修正反思,至臻完美。

 

学风内涵:

精学 求真 切问近思

“精学”一方面对学习、学问讲究精细,从细节入手抓教学和学习,让全体师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另一方面在学习上注重学习之道,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会学习,学好习,成为一个会终身学习的人。

“求真”中的“真”可以理解为真知和真理,“求真”意在学习科学、有用的知识,做真学问、真做学问,追求真理,学习真知,使自己真正成为对社会、对世界有用的人。

“切问近思”出自《论语》中“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一段。“切问近思”就是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也就是要学会发现问题,切合实际地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养成多问、多思、爱动脑筋的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